坚决取消清考行为,避免大学生人才培养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有一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清考”现阶段是很多学生的救命稻草,有同学在补考的时候没有通过考试,就只能靠清考来让自己拿到毕业证。取消清考的行为,让一些心存侥幸的大学生能够认真学好这门课程。但是,也有人表示,这种一刀切的行为会不会不太合适呢?毕竟学校存在着几个不好的现象还没解决。类似有大学隐形的“挂科率”、老师本身的问题、老师照着PPT念等问题。前段时间大学生被退学的事情闹得沸沸腾腾,可见是对大学生的培养越来越严格了一个偶然机会,对清考制度的腐朽性有了新的直观认识。一年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8号)。《通知》狠抓本科教育的要求坚决,其严厉措辞言犹在耳,“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通知》还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结合办学实际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要从级学生开始实施,持续抓四年、全程管到位”。从未考证过清考这项奇葩制度的起源,当然,这与本文主旨无关,姑且不论。但其流行,滋生滋养了相当数量的青年学子追求安逸的惰性和得过且过的心性,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尤为可怕的是,其余毒在教育主管部门吹响肃清号角但未及彻底肃清的当下,仍在荼毒腐蚀不少学生的上进之心。何谓清考?据有欠权威的百度百科解释,清考是指大学一门课程结业时的期末考试未通过,参加补考也没有通过,但学校不允许重修或重修考试仍未通过,在毕业前再给学生一次考试机会的考试。在该制度设计下,若清考能够通过,形式上难度不及课程考试的其他教学环节较为轻松地过关,则其取得毕业资格就有了基本保证。不容否认,人才培养有多个环节。但在育人实践中,清考制度之于人才培养,正如水桶效应中那块最低木板决定盛水量一样,对课程学习要求稀松的清考制度就成了人才培养水平的“限制因素”,其“短板效应”显而易见。由是观之,若要使度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盛水量”保持在应该达到的高度,换掉短板是不言而喻的。
上一篇文章: 250斤,黑人陈建州曾经像个水桶,与18 下一篇文章: 两只水桶,不同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