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的女儿染发,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行父母警

北京治扁平疣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314/8744649.html

黄多多又火了,没错,这次还是因为染发。

在尝试了紫色、蓝灰色之后,国庆期间,多多染了一头黄发。

黄磊的女儿每次染发都会上热搜,这一次也不例外,网友七嘴八舌开启了质疑模式:

“天啊,13岁就这样,不理解黄磊”;“人家父母都没说什么,我们操什么心”;“挺好的啊,做自己”;“没觉得不妥,支持黄磊对女儿的认可”;“要出道了吗?装扮与年龄不符啊”等。

在此之前,我一直钦佩黄磊夫妇开放包容的育儿理念(支持孩子染发、打耳洞、涂口红、涂指甲等),但是当我看到《养育女孩》中的一句话后,我再也坐不住了。

“这个社会正有一股暗势力倾向于将女孩快速催熟。”

黄磊夫妇致力于将多多培养成一个精致的女子这本身没有错,但是我们片面的以为爱美就是多多生活的全部这就大错特错了。

黄磊作为明星,可以提供给孩子优于常人的物质保障和社会资源支持,而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我们如何做,才能培养优雅、独立、内心强大的女孩?

来听听一位母亲的所思所悟。

我们的女孩是如何一步步被催熟的?

与家庭、社会和个人有关

01家庭

①服饰与玩具:母亲的审美是始作俑者

小区有一个跟淑的宝年龄相仿的女孩,今年夏天,我特地留意到她是因为她穿了一件蝴蝶底纹的露背短裙。

虽然露背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但是我绝对不会给孩子买这样的衣服。

儿童的时尚只是满足大人的需求,在它(衣服)表面装饰性的背后正隐藏着那股“催熟”的暗势力。

除了服饰,还有不处不在的玩具,厂家从未放弃以重磅的市场宣传来引诱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

淑的宝不喜欢毛绒玩具,相比较而言,她更喜欢书本,这可能跟我的养育有关,我曾给她买过一些动物玩偶,但是发现兴趣不大。

但是,我在《养育女孩》中看到的这个案例,替女孩的父母们感到着急。

母亲葆拉·乔伊是一个5岁女孩的母亲,同时也是记者、时尚专栏作家,网络出版人,她说女儿在电视广告中看到一个贝兹娃娃并写进了圣诞节的愿望清单。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娃娃呢?

她穿着华美的外套(即便套在电线杆上也很漂亮),色彩柔和的长发垂在膝盖处,瑟瑟作响。她带着大圆圈耳环,化着比美国明星卡戴珊还要浓的眼妆。

这位母亲说她讨厌娃娃棒棒糖似的脑袋和噘起的小嘴,她觉得这些衣着暴露的娃娃只应该给那些找不到真正女朋友的孤独老男人。

令这位母亲更加无奈的是,当女儿收到贝兹娃娃的礼物时小脸上洋溢着光芒,但是看到娃娃穿着小小的高跟鞋、迷你裙和绿色的抹胸,这位母亲甚至希望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能多穿点衣服……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这位妈妈的忧伤?

远古时期的人类曾穿着树皮制作的衣服,后来用动物皮毛御寒。

随着社会进步,服装从最开始“遮羞”、“保护”人类,到后来着重增强其“装饰”的功能。

衣服,某种程度是文明演化的产物,它已经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今天,妈妈们给女孩子买衣服,很少能绕开“低腰”、“低领”、“露背”这些元素。

《养育女孩》中的作者说,一个给sexworkers做咨询的同事告诉她:

“她的客户们不再担心走在街上会被认出来,因为如今17岁的女孩子们打扮得跟他们一模一样。”

你还觉得给小女孩穿“性感”的衣服是一件小事吗?

如果是,请继续往下看。

②电视和手机

上文这个贝兹娃娃的案例已经足以说明电视广告对小孩的危害。

日常中,“毒害”女孩的还有手机,小雅亲身经历了手机的“威力”,她说:

有一次和三岁多的女儿坐地铁,旁边一名男子专门在手机上找穿着较少、身材火辣的美女跳舞的短视频看,其中一段跳钢管舞(男子手机声音相对比较大)瞬间吸引了旁边女儿的注意。

小雅跟女儿说:“不要盯着叔叔的手机看,这样不礼貌。”

没想到女儿说:“手机上有阿姨穿着亮晶晶在跳舞呢(其实是三点式的亮片装服饰,孩子对发光的东西总是有莫名的好奇,比如灯、比如星星)”。

她说孩子长这么大,家里除了偶尔看动画片,基本都是各种纪录片,比如海底世界,动物世界之类的,她不想让孩子过早的接触成人世界的假恶丑。

小雅说那一刻她不知该说些什么,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让旁边的这个污浊的男子的品味给毁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10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3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如果你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如果你想让女孩成熟,一则小视频就可以达到目的。

成年人接触电视是为了娱乐,使用手机是出于通讯的需要。

然而孩子,却通过电视和手机寻找什么是正常的行为,他们接触到的“画面”(或意向)直接影响了自身的审美甚至是价值观。

社会发展到今天,玩具、服饰、电子产品已经丧失了其本质的意义,附带着成了毒害孩子、使孩子(女孩)提早成熟的助推剂,这一点父母们要警惕。

02社会(广告与偶像)

广告的目标是打击你的心理——让你变得担忧和不满意。

美女、小孩、宠物是广告三大元素,所幸广告中的小孩都穿的中规中矩,撇开宠物,我们来谈谈广告中的美女:长发披肩、烈焰红唇、要么是拖地长裙要么是白嫩的大腿,无一不在招摇女性的妖娆和性感的一面。

每个女孩都期待成为广告中尤物一般的女人,可是看到镜子中脸上的痘痘、雀斑、平胸、大粗腿,我们常常觉得那不是真正想要的自己。

我小时候出生在农村,母亲会缝纫,常常穿的是她亲手缝制的衣服,小时候也很少接触电视,更没有看过广告,印象中最深的是每天晚上陪爷爷看《新闻联播》。

毕业后留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曾让我一度不适应,好在我长得并不难看(体型一直也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或者说我对自己容貌并没有不满意。

然而,在我生孩子以后(孕后期到孩子半岁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逛过街),我惊讶的发现市中心高层的广告牌清一色的换成了“整容”相关的图片,我惊讶于这种变化(对自身产生了不满)。

《养育女孩》中说:如今,电视、杂志、广告牌无所不在的向女孩灌输“外貌主义”的信息。全球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向孩子们推销各种无用的东西——化妆品、护肤品及护发用品,各种潮流产品和鞋子堆满了柜子,甚至给小女孩的玩具和游戏也是关于时尚、美容,做模特和如何变得性感。

如果你打算卖东西给女孩子,不管她是4岁还是14岁,你首先就得让她对自己的相貌、朋友、衣着、体重、皮肤和头发失去安全感。

说起这个时代的偶像,人人都喜欢明星,因为不管是男明星还是女明星都足够养眼,但是我们往往对女明星有着更高的要求:脸型要好,皮肤要白,五官要长得精致,身材要适合上镜等等。

有女明星接受采访时曾说:为什么女演员一定要瘦呢?因为你在生活中看着不胖不瘦刚好,你上镜后就显得大了一圈。

言外之意就是要适合上镜,你只能比生活中更瘦。

年,法国认定任何人——包括杂志和广告商——宣传“极度消瘦”都是非法的。年,以色列政府立法禁止在杂志中和T形台上使用超瘦的模特。

媒体中的广告和偶像,对孩子来说,形成了无法遏制的破坏性洪流,我们的女孩,正是被这样狂轰乱炸的宣传洗脑、驯化,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义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可能。

03个体:激素导致青春期提前

我从不喝软饮料,因为碳酸型饮料会让我胃里难受(有种灼伤的感觉)。然而在书中,我发现一个更惊人的结论(可能生孩子后对这一结论更敏感更在意):

激素会影响一个女孩的发育,导致青春期提前。

来看看《养育女孩》中的一段话:

“青春期是由激素控制的,在过去的百年中,我们“伟大”的工业机制,有意或无心地,就在致力于制造可以模仿这些激素的化学物质。如今,类激素的物质以及干扰激素的物质,比如双酚A,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产品中,同时也通过农药渗透进我们的食物和水。”

美国卫生部在对塑料中添加双酚A的上百次研究中发现,有“毫无争议的证据”表明这种物质对乳腺有影响。

除了我们常说的塑料制品,含有双酚A的产品有:食品罐头盒、热敏打印纸(超市价格单和登机牌);另外,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和个人护理用品中所含的的邻苯二甲酸酯也对人体有害。

综上所述,从意识形态到身体,催熟女孩的暗势力无孔不入,那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催熟的女孩会怎样?

01觉得自己不完美:整容+减肥

上文提到了是广告和明星让女孩逐渐对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产生自卑感,其导致的结果之一便是整容业的兴起。

科技进步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任何事情都可以改变。

对女孩来说,五官精致是这个社会生存的“通行证”,明星、网红,放眼望去,谁没有在脸上开过刀。

除了明星,普通人也对整容趋之若鹜。

今年8月中旬,有一则《南阳双胞胎妈妈杨某整容致死》的新闻报道,令我不解的是杨某做的是颈部脂肪填充手术(请原谅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手术名称)。

我不知道这个杨某颈部填充脂肪,是嫌脖子粗还是脖子细?

我们常常把脖子修长,气质优雅的女人成为“鹅颈”美女,比如影视圈的刘诗诗。

但是刘诗诗的“鹅颈”不是整容整出来的,而是跳芭蕾舞跳出来的。

兹认为:我们不应教会女孩去速成,尤其是在追求美的这条路上。

随着社会发展,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对女性审美的期待,比如“燕肥环瘦”,但是,从没有那个时期的女孩对“苗条”的追求像今天这样克制。

梅子大龄未婚,“不吃午饭”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主旋律,因为她想要瘦成一道闪电。

最近她每天生活的乐趣就是晚上临睡前喝一袋有美白瘦身功效的营养液。

我问她喝这种东西真的可以又美又瘦吗?她说是真的。

但是据梅子描述:近一年多以来,她脸部经常过敏,她说这直接影响了她相亲。

在女孩和成年女性中,有15%的人将在她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经历饮食紊乱,这种情况正在大范围蔓延。然而事实是,50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节食几乎是无效的。节食的人中有大约95%会在2-5年内重新恢复体重。

对女孩来说,节食是危险的陷阱,“便秘”、“饮食紊乱”、“贪食症”成了“减肥”的副产品。

兹认为女孩需要对“健康”和“美”重新作出定义,尤其是青春期来临之前,父母要教会她们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

02无法拒绝诱惑:变坏

生活中的暗势力防不胜防,也许正有一个魔掌悄悄地伸向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闲鱼上有卖家疑似以1元销售“洛丽塔”服饰做诱饵,引诱女性买家当面交易,暗示以“发生关系”来换取商品。

说实话,这个新闻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个事件的主体是卖家吗?不,并不是,而是买家(女孩)。

1元钱的裙子作为交换的筹码我不知道是交换的成本太低还是我们的女孩禁不住诱惑,亦或是她们只是想利用身体冒险?

西蒙娜.德.波伏娃说:“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整容和变坏无非都是欲望的膨胀,自身价值感偏低直接导向了女孩的生存困境。那么我们又能为女孩做点什么呢?

养育女孩父母要怎样做?

01安全感的建立和继承

①父母要给予孩子安全感

精神方面的安全感我们一直在强调,比如父母要多和婴儿进行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亲吻等),在这里重点提一下如何应对孩子哭泣。

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我们常常觉得她是没事找事,如果她想哭随她去。

但是,早年宣扬的“哭声免疫法”却直接造就了“习得性无助”的结果。说的就是孩子的哭泣得不到回应,她会停止哭泣,不是她不再哭了,而是她从此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生理抑郁”。

《养育女孩》一书建议“一切都好!”这是你交给女儿的第一课。“你被爱被珍惜,我就在你身边,一切都好。”

除了精神的抚慰,物质也能带给人安全感。

物质的安全感重要吗?当然重要。

在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中,小S女儿艾莉看上一件名牌衣服,希望妈妈买给她,没想到小S却拒绝了。

她说女儿13岁,正在长身体,买这么贵的衣服没有什么意义。她还批评女儿不应该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

而大S却说,这件衣服尽管有点贵,但是却很好看,并且还能穿很长时间,因此觉得并不贵。

大小s对同一件衣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看起来都无从反驳,但是我觉得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告诉女孩:

你是最棒的,值得更好的,父母经济范围内你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经典儿童绘本《我喜欢我自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猪,她可爱又迷人,在陪孩子读这本书时,这只小猪给我印象最深刻地就是她每天都有好看的衣服。

她的衣服从没有重样过,不仅颜色对比强烈,粉紫红绿蓝都有;就连款式也多样,(有各种性感的睡衣和比基尼)。

女孩玩具及服饰的建议:A、拥有足够多旧而结实的衣服;B、品牌元素越少越好,越自然越好;C、低幼的孩子家长不要刻意灌输性别意识,女孩和男孩没有什么不同;D、鼓励孩子喜欢各式各样的玩具,鼓励她冒险,锻炼她参与合作的意识,鼓励竞争。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自己童年的衣服真是太少了。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会尽可能给孩子买各种她喜欢的衣服。

②让自己始终处于安全的境地

前段时间,“女大学生李心草事件”牵动了大众的神经,她的莫名死因让无数母亲悲伤。虽然真相还未浮出水面,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李心草受害前曾在酒吧饮酒并与男子产生纠葛。

我们无意去评论这件事,但是这个新闻事件却给出一个警示:

当女孩的安全受到威胁时,究竟谁可以给女孩提供帮助?

没错,答案是:女孩自己。

不让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养育女孩》的作者在书中提到:

在工作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她们或她们的朋友因为上了陌生人的车,被拉到荒僻之地,无法求救,被攻击、被谋害,大脑受伤或者瘫痪。通常这样的女孩总会说:“我没想过会有什么坏事发生。”或者更真实的情况是:“我很困惑,我没办法替自己做主”。

为什么女孩会这样?或者说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有效预防伤害的发生呢?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给女孩立规矩。

立规矩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心怀不满,目的是当某天你不在她身边,或者当你已经永远离开她,她心中仍有支点,能够坚强自信。

我觉得规矩立的越早越好,那么,父母如何给女孩立规矩呢?

A、从会说话开始教会女孩说“不”,鼓励孩子准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教会她说:“你这种做法让我感觉不舒服没,这样不对”;

B、不以物质作为交换的条件,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常常会通过吃一颗糖作为筹码让她停止哭泣,父母不应以物质引诱孩子改变自己当前的行为;

C、不打骂孩子,不通过武力制服的方式教会孩子学乖,如果孩子习得了这种面对更强对方示弱妥协的方式,那么在面对他人伤害时,她同样会选择屈服,而非对抗。

另外,要鼓励女孩学会倾听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声音(相信直觉),并且信任他们。这是女性必须具备的生存技巧之一。

多年前,美国的一个连环杀手在杀害了很多年轻女子后被抓获。在他被捕后,警察惊讶地发现:曾经有许多女孩遇见过这个杀手,但是没有跟他走。询问原因,她们的说法都是“我感觉不好”或者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

这些女孩倾听了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挽救了自己。

所以,父母要给女孩足够的安全感,更要鼓励女孩学会运用安全感,小则护身,大则保命。

02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

我上初中时,有个男孩喜欢我的朋友,经常骚扰她,但是这个男孩并不是直接找我的同学,而是通过他的“走卒”来达到骚扰的目的。

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耳背),我们坐在倒数第二排,最后一排有男生企图将一个蚂蚱灌入我们的衣领,虽然我也害怕蚂蚱,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恶意朝我袭来时,我狠狠地将蚂蚱摔在地上、并质问后排的男同学:

你信不信我像踩死一只蚂蚱一样踩死你?

从那儿以后,再也没有男同学敢招惹我,在这场与异性的对抗中,我实现了漂亮的反击。

来看看两个母亲对话:一个母亲说:“真的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女儿)以后会走上弯路,担心她受骗,遇到坏男孩(男人)!”另一个母亲说:“我对儿子倒没有这种顾虑,如果他能把一个女孩追到手并带回家,我们举双手赞同。”

很显然,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母亲的心态是不同的:

养育女孩以受骗为耻,养育男孩以征服为荣。

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她在两性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我们除了教会她如何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替不称职的男孩父母提前做功课:

在我们养大的女孩面前,她不是软弱可欺的代言,她可以真诚的投入一段感情,更会在适当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在她对眼前的一切灰心失望时,她可以勇敢的抽离出来。她不止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更懂得如何与异性对抗。

因为,早在她成人之前,父母早已教会了一切。

那么,父母应如何做呢?

母亲:要教会孩子不带着自我牺牲的精神介入一段感情;父亲:要亲手参与育儿(有研究表明:从孩童时期就跟爸爸一起疯玩的小女孩比那些只玩安全温和游戏的孩子抗压力更强)。

只有父母在生活中树立绝佳的男性、女性榜样,你的女孩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能走的更坦荡,面对异性,她才有足够的底气和智慧让自己在一段关系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而不是陷入“讨好式”、“被抛弃”、“被动”的局面。

03榜样的力量

在信息洪流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应是考验父母最重要的功课。

在这里,我们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锦鲤杨超越,一个是MVP朱婷。

两个都是农村女孩出身,一个靠着粉丝打榜,一路飘红,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明星。

一个通过辛勤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将排球打到了国际的舞台上。

这个时代,总是给女孩宣扬一种“不劳而获,靠运气上位”的人生观。

但是,真正的成功不是靠祈求锦鲤,而是辛勤劳作。

就像冰心说的: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你的女孩喜欢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兹认为如何追星、决定了一个女孩一生的高度和宽度。

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我坚持认为黄多多染发不一定会学坏,而你的女儿染发有可能会学坏?

不支持孩子染发,不是阻止她爱美的自由,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培养更高尚的情趣。

黄多多上综艺节目,演话剧、弹钢琴,她可以染发、戴耳钉、化妆穿成熟的衣服,因为她周围的叔叔阿姨同是明星,甚至可以说多多从小就是作为“明星储备”来培养的。

然而,你的孩子化妆描眼线,除了会遇到一个拎着水桶等着给她卸妆的男老师之外,可能还会招惹一些不三不四的男同学。

你希望自己的女儿置身于这样的危险中吗?当然不,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最后,以《养育女孩》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感到骄傲并且非常满意。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

——感谢阅读——

参考书籍:

《养育女孩》等

(本文为淑的宝麻麻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注:文中个别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

淑的宝麻麻,爱好古典文学和育儿心理,左手带娃,右手码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