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条件有多苦看完你还想穿越吗

北京皮炎医院地址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113880.html

作者:小熊

很多人都看过不少穿越剧或者穿越小说,经常会梦想着要是自己能穿越回古代,可以利用自己“先知”的能力与现代的智慧结交历史名人,说不定还能改写历史。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平常看到的历史作品大多都是以贵族的视角来展现的,能够还原历史的部分也不得而知,至于底层人民的老百姓,生活条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明朝名臣杨继盛曾回忆自己早年的凄苦生活:寒冬里取水,手总是会冻粘到水桶上,到房门口哈气哈半天才能化开,读书到半夜经常被冻到腿肚子直哆嗦,只能用“其苦难言万一矣”来形容当时的辛苦。

杨继盛·《自书年谱》:冬自汲水,手与筒冻住,至房口呵化开,始做饭。夜尝缺油,每读书月下。夜无衾,腿肚常冻转,起而绕室疾走始愈

如此寒苦交加的杨继盛,当时还是一个享受朝廷补贴的秀才,比起真正的老百姓,生活条件还是要稍微好一些的,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苦不堪言”。

杨继盛

先抛开恶劣的生存条件和落后的医疗水平,命如草芥的乱世,且看历史上那些“盛世”“中兴”的太平日子,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吃”看古代人的生活

正如《礼记.礼运》中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我们先来看看“民以食为天”的吃。

两汉时期,普通老百姓吃的“汤饼”是一种硬质的饼,虽然充饥却难以消化,大豆和黄米也是贫民阶层才吃的,“民有糟糠菽粟不接口”的说法,“麦饭”是麦子做的干饼也是难以下咽,为了显示自己廉洁也会经常有东汉名士在餐桌上用“麦饼”作秀。

像我们现在农村经常吃的泡饭,或者正常吃的小米饭,是权贵阶层吃的。

到了唐代的“会昌中兴”,权贵专享的是糯米加牛酪的“清风饭”,小米加鸡蛋肉丝的“御黄王母饭”,而普通老百姓吃的还是“仓米”和“粟饭”;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山村县人,飧物粗硬,爱吃盐茶粟饭,涩吞不入,吃即胸疼

到了明朝,饮食文化越发丰富多彩了,吃的花样也变得更多。来明朝欧洲传教士们也经常赞叹“远比欧洲富裕得多”

即使是这样的“富裕”,普通老百姓冬天吃的东西也就是腌制的白菜,价格昂贵的新鲜蔬菜是有钱人的专享。

在前面写到的杨继盛回忆里,堂堂一个秀才也是缺油水,普通百姓能吃到食用油的难度不言而喻。

此时宫廷里用的是名贵的麻油,老百姓家里用的是菜油和豆油,价格和猪肉价差不多;

《阅世篇》:豆、菜油价,向来视肉价为低昂

价格这么贵的油普通人家自然是省着用,还有些买不起食用油的,都是用“米油”,也就是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用来炒菜做饭。

比起“衣食住行”的“食”,更苦的是“住”

享受国家钱粮的杨继盛冬天冻到腿肚子直哆嗦,为什么不生个火炉子?

因为生火取暖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木柴价格昂贵,烧柴等于烧钱。到了阴雨绵绵的季节,有钱人是砍了门板当柴火;

王士性·《广志绎》:雨雪连朝,即富室皆裂门壁以炊

其实到了明代,早就广泛应用煤炭了:“江南饶薪,取火于木,江北饶煤,取火于土”北京城更是“皆以石煤代薪”,嘉靖年间,在宫廷里仅仅一个御用监(明清宦官衙门之一),每年就要从“顺天府”征用精品煤炭三十万斤,当时每百斤的煤炭价格是一钱三白银,这么推算,整个宫廷简直就是大冬天敞开了烧钱呀!

即便如此,这种量级的消耗不仅跟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甚至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能跟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娇儿恶卧踏里裂”有过之而无不及。

住宅居住条件也是明显差别:达官贵人们是豪华大院,老百姓的依然是茅草屋为主。

由于历史背景原因,古代城市生活的规划管理也非常落后,建筑密度不科学等问题,潜在的隐患不言而喻,万历二十五年,一场大火一夜之间直接烧毁了四千四百间民房;而到了明末,堂堂北京城的街道污秽不堪,还常有瘟疫;

谢肇淛·《五杂俎》:京师住宅既逼窄无余地,市上又多粪秽,五方之人,繁嚣杂处,又多蝇蚋,每至炎暑,几不聊生,稍霖雨,即有浸灌之患,故疟痢瘟疫,相仍不绝。摄生者,惟静坐简出,足以当之。

总结

其实古代很多寒苦的生活条件都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各方面受限形成的,西方人还曾一度羡慕我国的生活风情。可惜的是,到了乾隆年间,所谓的“乾隆盛世”却处于一个裹足不前的状态,百姓居住的依然大多“土墙草顶的草舍”,看似简单的民众生活其实也是历史背后最生动的社会缩影。

参考文献

1.《明代社会生活史》

2.《阅世篇》

3.《广志绎》

4.《走进晚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