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电梯没有控制芯片都是靠机械控
现在非常寻常的的电梯,其实它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电梯使高层建筑尤其是摩天大楼成为了可能。
电梯的原型最早出现在古代的中国及欧洲各国,通过辘轳等工具垂直运送人和货物。辘轳的本质就是通过连续传动的杠杆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或者货物。
现代的升降机是十九世纪蒸汽机发明之后的产物。年,第一步液压升降机诞生,当时使用的液体是水。随着工业化的开展,液压自动升降机普遍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车上卸货,又比如站在一台升降机上粉刷墙壁等等。
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深入的过程中,垂直运送货物和人员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蒸汽升降机却一直解决不了一个关键性的安全问题:只要起吊绳突然断裂,升降梯便会急速坠落到底层。
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自动安全装置,大大地提高了钢缆曳引升降机的安全。奥的斯将带有锯齿状的铁条固定在导轨上,在轿厢的上部设置了一个弹簧片,将其与机械联动装置和制动棘爪连接起来。曳引绳破断时弹簧片恢复原始形状,强迫机械联通装置动作,然后制动爪伸入锯齿状的铁条阻止电梯下落。
年3月23日美国纽约一家楼高五层的商店安装了首部使用奥的斯安全装置的客运升降机。自此以后,升降机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高速的发展。最初的升降机是由蒸汽机推动的,因此安置的大厦必须装有锅炉房。
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使用了电力的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才正式地出现。
电梯的驱动系统
目前我们见得比较多的电梯采用的是曳引式,需要在井道的顶部设置一个机房。由多条钢缆把轿厢悬挂在升降机井顶部机房的曳引轮上,钢缆另一端悬挂作平衡的对重,配重一般为轿厢加上50%负载的重量。
当轿厢移动时,配重会向反方向移动,曳引轮依靠钢缆的粗糙表面及引轮上坑纹之间的摩擦力来拉动轿厢。所以当钢缆或者曳引轮用旧之后就必须更换以防滑。近年设计新型的曳引式升降机,采用纤维/钢缆复合缆索,可以减少所需的润滑及维修。另外电动机体积也更小了,可以安装在主导轨或者井壁上,免除机房设置。
除了曳引式电梯外,还有油压式、气动式电梯等。油压式电梯由底部或侧面的柱塞支撑及升降,柱塞由液压推动,部分柱塞可作望远镜式折叠,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但部分柱塞时不可折叠,所以安装时地下必须挖一个洞。
因为柱塞的限制,油压式电梯一般只会在2~5层高的建筑物上使用。但也由耗电量大,速度低的缺点,秒速不高于1米,运行时还会发出高热。所以机房必须用空调来降温,不然电梯就会过热停机。
气动式电梯有点梦幻的感觉。它的轿厢于气密式的升降道内,以气压差调节的方式达到运行的功能。常常用于信件文书的传递,也被用于载人电梯。气动式电梯省去了钢索和柱塞,并具有气密结构,底部坑道也不要存在。但载重量会直接影响气密式升降道结构的强度,无法像钢索曳引和柱塞油压一般承载较高的重量。
总结
由此可见控制芯片并不是电梯的必备条件之一,有了控制芯片电梯就能实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功能。这样似乎很多人无法理解,比如以前的汽车也没有控制芯片,但它一样就开,控制芯片的出现让锦上添花了,通过传感器和控制芯片我们能够实时地了解汽车更多的动态并且能够实现更多智能化的应用场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