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脚下生根到脚下无根的进阶,是怎样的
站桩功,是筋骨、意念、感悟不断精进的过程,更是时间不断积累的结果。
站桩,本为中华传统养生功中的一种导引术,在被武术习练者引入到传统武术训练当中后,发现其练养一体的独特作用,于是,在各个门派中的传统练习中,便将很多的武术功法也融入其中,逐渐演变成了一项非常独特并重要的基本功,也就是被称作"桩功",以此来区别以养生为目的的基本桩。
特别是在内家拳的传承中,无数人通过的实际体悟和体证总结,站桩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以武术的目的来练习站桩,那么站桩功带来的就是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生劲,另一方面是让身法步伐的轻灵。
那么,站桩功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两个目的的呢?
很多不了解站桩功的朋友,普遍都会有一个疑问,说站桩是一个放松的肢体运动,怎么还能够生劲呢?一动不动的站着难道真的比健身房练习器械更好吗?质疑声此起彼伏。
其实,很多事情只需要明白了他的机理,就马上会转变观念了。就好比两口子在认识之初,也许根本就不喜欢对方,甚至讨厌。通过交往,加深了解后发现,原来他真的与众不同。
站桩,追求的放松,其实放松的只肌肉和精神。
我们人体的活动,说白了就是由各个关节的扭转实现的,而关节的扭转,是由肌肉的收缩造成的。
那么,站桩时,通过肌肉的放松,关节没有了紧张的肌肉牵拉,就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一来,关节之间的缝隙能够变大,二来,关节的扭转幅度也能更大。这两个变化,就会使得肢体变长,从而也让连接并跨越关节的韧带、肌腱变长,再进一步使得包裹于肌肉外周及内里肌纤维的筋膜产生张拉而延伸。而筋膜又是联络全身肌肉、骨骼、内脏、神经、淋巴的弹性纤维网,尽管这样的延长非常的细微,但是徐变累积后的效果却显而易见。
因此,站桩功的过程就像用众多的皮筋去拉扯一张巨大的橡皮膜一样。可想而知,如果能够通过训练,把全身的筋膜网络都撑开,就能产生一种弹性伸缩的力量,这便是站桩所说的生劲。
那这样的力量有多大呢?我们都吃过猪蹄、牛筋吧,那弹性是相当的足。如果没吃过这个,那你总提过水桶吧,一大桶水把它提起来,而手指上是没有肌肉的,因此,就只能靠手指头上的韧带来传递力量。
这样的话,如果全身所有关节的韧带、肌腱、筋膜的弹性力都能汇集起来,所能产生的劲力是非常巨大的。
然后,我们再通过关节的错位、扭转,与骨架的协同,就能将这种线性的弹力变成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所需要的各种杠杆力、摩擦力、惊弹力、抖力、爆炸力、螺旋缠丝力、收缩力、三角力、折叠力、空间力,等等。
身法与步伐的灵活,最大的原因在于周身整体运动,也就是各个关节同时响应。我们说整体如一,不光是发力时肌肉和筋骨的整体收缩弹性,同时也是意念与肢体的同步,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到劲到,就如同有人向你泼一盆水,你条件反射的躲开一样。
这样的反应,需要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之下进行,全身所有的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在这个状态之下,也是最敏感的。
而且,全身肌肉在放松状态之下,也能最快速度的启动,就好比跑步前的下蹲动作。一旦听到"跑"这个字,我们的意念马上就发出启动的信号,筋骨立马就本能的完成了起跑动作。
这样的过程,是不做预设的,不需要指挥肢体怎么去迈步,手臂要怎么甩动?
而我们站桩,在肌肉若一的同时,通过各种功法意念的引导,让所生之劲在意念环境下形成的应激反应,以此来强化本能。
而且,长期的站桩功训练,能让我们的肢体时刻保持一种平衡的桩架结构,不管我们的步伐如何变化,都是从一种平衡状态转化到另外一种平衡状态之中。因此,身法和步伐的切换就会更加的轻灵圆活。有一句话叫做坐在板凳上打拳,就是时刻保持平衡的状态。
而不管是生劲还是步伐的灵活,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在实际的体悟中,不断的感受自己身体的筋骨特点和运动习惯,从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松活状态。
虽然每个人站桩功的体悟过程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脚下生根和脚下无根两个阶段。
我们刚开始站桩的时候,因为还不适应桩架的形式,特别是膝盖微曲之下的全身放松,就会不自觉的往下掉。意识到之后,再往上站起来一点,而肩肘的话,也会因为需要抱球这个动作,主动的运用肌肉去维持,这样的话,也会不自觉的使得肩肘肌肉的紧张,出现耸肩抬肘等现象。
慢慢的,时间一久,我们的肌肉就会劳累,进而进入到休息状态。紧接着其他的肌肉群立马接替它的工作来继续维持。渐渐的,所有肌肉都劳累或者适应之后,也都慢慢开始放松下来,所有的重力和关节的杠杆力就转嫁到了韧带、肌腱和筋膜来承受,最终形成整体的筋膜张力。这个时候,我们就出现了整体如铸的感觉。
而随着所有肌肉的松弛,全身的器官、骨架和气血会因为重力而有向下沉坠的趋势,这时,"气沉丹田"的感受也应运而生。但是,不断下沉的重心会让我们的桩架越来越低,也会让我们的膝盖和腰胯越来越受力,进而就会破坏整体的肌肉放松前提。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虚灵顶劲就显得很重要了。虚灵顶劲不是把头向上顶起,而是假想有一根绳子悬吊着你的头顶百会处,整个身体被拉起来,以此来阻止身体的下蹲之势,如同悬吊着的铅锤一般。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骨架撑拔的感觉,在整体如铸感受的蔓延之下,人体的觉性会从自身的小我延伸到与周边天地的大我之中,“顶天立地”的气势由此而生。而脚下生根,就是双脚与大地相融,大地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
老前辈有一句话,叫做“以地为身”就是这个道理。能做到这一步,你的劲就会更强,就好比现代的枪炮,后座墙越重,子弹的穿透力就越强一样,大地便是我们身体的支撑墙。
脚下生根了,也就能更好的做到劲起于脚。
脚下生根是借力的运用,你能与大地相融多少,你就能提高多少的内劲。但是脚下生根会让步伐沉重,如大树的根扎进土壤一样,不利于移动。所以身法的轻灵还需要把腿能够从土壤中抽出来,这就是脚下无根的阶段。对于站桩与打拳的几阶段,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站在水底、站在水中、站在水面上。
那究竟是怎样一个进阶的过程呢?
松沉之下,全身的筋骨受自然重力之下持续下坠,但是筋在撑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有疼痛感,于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会本能的收缩筋骨,以减轻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拉扯疼痛感。
这个时候,我们又会产生新的肢体感受——"筋伸骨缩"。比如坐胯使得脊柱的拉伸过大,脊柱周边的韧带、筋膜就会回缩,而且,你还能明显的感觉到脊柱前、后、左、右的收缩程度不一致,四个方向是分开的感受,就连脊柱的中空空间也好像变大了,变粗了。
坐胯的回弹又会带动膝盖的上提,似乎不把双脚提起来的话,小腹都能被拉开了,特别是最前面的腹直肌,被拉的紧紧的,紧到每一次的呼吸,都能感觉到小腹处能传来心脏的跳动。
但是我们越是想提起双脚,反而坐胯就越往下,脊柱又拉得越开了,头顶悬的感受也越强烈。
当我们彻底感觉到双脚悬空的时候,我们就又会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之中。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似乎自己悬浮于星际之中,只有头顶那一根细细的绳子存在,从头顶一直下穿到脚底,把我们整个身体吊在半空中。我们就这么在空间中被空气包裹,有时候会感觉身体在空气中慢慢的分散来开,有时候又会感觉身体随着气流飘荡,就像我们在游泳池里面被水波冲荡而随波舞动一般。
这个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脚下无根了。
脚下无根,会让我们周身更加的均整,而且一切的肢体劲力的发放,不由脚底而生,而由丹田发起。内劲的发放不需从外界借力,而只需由自身的筋骨绷弹折叠就能瞬间爆发。因此,身法步法及反应都能随行就势,并且阴阳转化更加的平衡与协调。
小结站桩功的脚下生根,是松沉劲的练习,而脚下无根,是松提劲的把握。松沉是松提的基础,松提是松沉的进阶。有了松提,我们才能飘得起,才能撑拔有度,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内劲之根源。
从松沉到松提的转变过程,也是周身筋膜整体张力的建立和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在肢体筋膜的弹性、韧性、厚度、密度的变化之上,也体现在分布于筋膜层中的神经对于压力、拉力、重力、温度等等的感受之上,是一种可以觉察出来的真实感觉,并非空中楼阁。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松静自然,不执著于局部,让周身筋膜在重力的牵引及四稍伸展之下,任其生长。
脚下无根,并非是失去了根基,而是能够以任意空间为根基,是将周遭的大空间压缩聚集于自身小空间的一种感受。身内任意部位都可生根,都可以从大地借力,又可以随行就势的任意抽身,变换发力中心点,甚至将发力中心点置于体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