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女人能自己换灯泡扛水桶,她为什
谁都知道,小孩子最好生活在一个父母双全、环境稳定的家庭里。如果我们深入的从这样一个家庭看进去,我们会发现每个家庭里面爸爸和妈妈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而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里,妈妈所承担的与小孩有关的事情远远多过爸爸。假设我们短暂性的把爸爸剥离这个家庭一段时间,很可能妈妈和小孩照样生活;但如果反过来,如果把妈妈剥离开,恐怕很多家庭就会变得极为混乱。那么这就有了一个问题:爸爸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爸爸的传统角色受到挑战
当然啦,社会传统观念是爸爸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传统意义下的父亲,往往是不参与照护小孩的具体工作的,他只要负责把钱带回来,就提供了维持家庭稳定的主要支柱,而这根支柱,显然是不可缺少的。
但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高等教育,甚至在很多社会里,高学历的女性比男性还多,而很多原来只有男性才有机会从事的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换句话说,妈妈照样能挣钱,而且说不定比爸爸挣得还多。近几年,美国有一些大规模的统计数字发现,在几乎一半的家庭里,妈妈才是经济支柱。这下子,传统意义上爸爸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失去了光芒。与此相反的是,虽然妈妈的角色也随着社会变迁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却不会这样去质疑妈妈的地位,因为宝宝一定是离不开妈妈的,毕竟怀胎十月及母乳的部分,是不可取代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妈妈和宝宝之间会建立起非常亲密的纽带,爸爸由于生物原因,没有这个优势。
诚然,爸爸可以帮忙,但是如果仅仅是帮忙,谁都可以啊,为什么要爸爸?你瞧,很多研究都针对妈妈对孩子的影响,越研究、就有越多妈妈的关键作用显示出来。可是针对爸爸的研究就少了很多,而且还有许多单亲妈妈的研究发现,单亲妈妈家庭给小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并不是由于爸爸缺位这个原因,而是围绕单亲家庭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所产生的。
换言之,如果一个家庭里只有妈妈,而妈妈的收入及社会地位稳定,那么似乎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这就好像是在说,如果一个女人能自己换灯泡、扛水桶,她为什么需要男人?所以爸爸们的定位有时候有些尴尬,也很无奈,难道爸爸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
爸爸们也在痛苦的进化中
当爸爸不再被看成唯一的经济来源后,社会观念对爸爸的期许也同时变化了,专家们常常呼吁爸爸要多参与宝宝的事情、要懂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爸爸们真的也在努力中。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的常年研究结果来看,现在的爸爸们,平均每个工作日都会花费2.5个小时与孩子在一起,这比起过去爸爸回家只来得及跟宝宝说晚安的传统形象,已经是巨大的跃进了。
而在研究人员调查的人里面,4个当中就有3个说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小孩。而在过去的一代人的时间里,爸爸们做的家务量翻了一倍,承担的照护婴幼儿的工作量则变成3倍之多(当然啦,一般来说,这些事情还是妈妈做得更多)。那么,爸爸们花的这些时间,到底能否转换成对孩子的关键作用呢?
还是有许多研究数据给爸爸正名的
好消息是,可以的。事实上,虽然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妈妈和小孩的,但是也有不少、而且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爸爸在孩子身心发育当中的作用。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着眼点,比如有的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有的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课业成绩,也有专门针对女孩子和专门针对男孩子的研究,等等等等。
而这些研究的结果无不指向一个结论:爸爸参与的孩子的事情越多,对孩子的正面影响也就越多。这里已经排除了妈妈的因素,也就是说,爸爸的作用是在妈妈之外的,除了妈妈之外,爸爸还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好处,而这些好处往往也是长期的。所以在痛苦的进化这的爸爸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爸爸需要孩子
而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不仅仅小孩需要爸爸,爸爸也需要孩子。有社会学家的研究发现,男性在成为爸爸之后,通过照顾、培养自己的小孩,完成了对自身的一种深度的发展。做爸爸让一个男性更懂得自己、更懂得人生,而且还有研究数据表明,做爸爸,会让一个男性的幸福感及成就感显著增加。所以,爸爸确实很有用,不仅仅是对小孩,也是对爸爸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