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盖地虎旧社会江湖人见面以黑话交流,但

旧社会江湖人见面以黑话交流,但并非是给你一本黑话翻译手册,你背熟了就可以了。既然是老江湖盘道,他就不会只是问问你从哪来,要到哪去,他会试探你的深浅,可以下手还是会下手。

所以关键不是会不会黑话,黑话只是第一道试探。

过去的绿林交往非常凶险,不像现在,最多是不受待见,也不会有什么伤害。过去不懂装懂、晚辈托大是很遭人嫌的。而有时候一句话说好了,又可以起到扭转局面的作用。关键不在会不会这门语言,在于说的话对不对人脾气。

既然是暗语,也就很难形成文字上的规范,因而也有不少的演化与增添。这也迫使江湖人即要懂得春典的渊源,又必须懂得随机应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是“春典半开”,算不得行家。

春典全开之后,就可以根据其背后的道理进行灵活运用,包括创编与新解。

好比碰蔓就是顺蔓摸根,因为口音关系,后来就演化出了碰码、碰万、碰麦子等等。还有很多人都熟知的搬山,也就是喝酒,这个山原本是三,即三三得九,会意为“酒”,即搬起酒杯喝酒,但是文字多用“山”。还有一些黑话中的山,则是“身”的演化。

像“扎箍”“踢腾”“玍古”“彪朝”“鸡子灯”都是江湖常用的暗语,但可以认为是方言,是古汉语保留下来的东西。

扎箍就是治疗、收拾、修理的意思,取义于古代维修日用品时候的一种手法。好比水桶开裂,弄个铜箍扎上。柱子、牙齿也都可以这样修理,继而就演化至治病也叫扎箍病,收拾人也可以用扎箍扎箍。

玍古也是古汉语,是形容人狠心眼坏性情暴躁,后来的地痞流氓“嘎杂子”即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所以问一个人什么成色的时候,可以说“其人不熟”,或者“生字不出头”,即为“嘎”。如果只会学话,不知道字怎么写,有些时候就对不上号了。

这类古汉语在胶东地区保留的非常充足,如果用古胶东方言对话,还要经过两重翻译,字面与读音是两个字。东北黑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沉淀,现在我们再看一些口传身授的东西,有些越来越清晰,有的则越传越失真。我目前因为是写小说用,所以也加入了一些趣味演化,而且青帮、土匪、镖局、会道门不同的分支杂糅一起,也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做调和。

这个放在老时候也是允许的,表现出谦虚、诚实与上进,还是可以受到照顾的。好比问你“春典开不开”,你如实回答“半开不开”,而不是瞎叫唤,冲着你的态度,也不会为难你的人身。

像气势豪横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原本出自老道口诀风水布局,但是被作家引入小说场景之后,随着流传反而成为了“正宗黑话”。这就属于灵活运用的典范。

现在这种日常的古汉语对话已经越来越少听到了,这些放在现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待咱们的文学著作差不多了,也会尽一份力,对这部分材料做一些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1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