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长安十二时辰里,古人究竟是如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
剧中精致的服化道、恢弘的场景,
再现了大唐盛世
而更值得玩味和研究的,
是剧中的日常监管乃至防火措施!
蜀黍的职业病又犯了
~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是怎样进行城市防火的!
长安监控室
望楼
据说,唐长安城的面积超过了8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万。面积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君士坦丁堡大7倍,连最为著名的古罗马城也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是怎样进行防火的?
剧中说长安城一百零八坊,每三百步设一望楼;其实历史上的长安城应该是有一百零一坊,实际上是有一百零九坊。“坊”就是社区,可以理解为一坊就是一个小区。
这些“小区”均呈长方形形状,由于各街道宽窄不一,故各小区大小也不完全一致。但它们的排列相当整齐,全城左右对称布局,规则划一,十分有序。
所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这样整齐划一的建筑和街道会大大减少前来灭火人员赶到的时间。
长安消防员
武侯
长安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是作为当时整个世界国际化大都市,城内百姓竟能达到百万之众。偌大的长安,没有效率过人的管控监察机制的话,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长安当时的执法者名为不良人,至于消防灭火的就是武侯了。
唐朝在京都长安设有“武候铺”。这种“武候铺”,大城门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属的左右翊府领导。在全城形成了一个治安消防的网络系统。
救火的工具
溅筒
长安城里坊的墙体也是为夯土板筑,就是我们现在称的土墙,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就成为了墙。这样的墙体非完全的木材结构,在防火上虽比不上现在的防火墙,一定程度上也能做到一些隔热隔火的作用。
倘若真的发生火灾,唐朝也有自己的救火工具。
“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
“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
《通典》
大意为:如果有敌人纵火焚烧楼城,将长竹按节锯开,用动物的皮缝合成水袋,水袋里装满水,将锯好的竹筒捆绑至水袋口上,用力挤压水袋用来灭火。
唐朝的火灾
走水
历史上的唐朝应该也发生过火灾吧,那么唐朝发生过多少次火灾呢?
首先要声明的是,唐代是一个缺乏火灾的朝代,主要有如下的原因造成:
第一,唐代温暖,降水充沛。陕西盛产竹子,西安“春城何处不飞花”,这些都是唐代温暖的标志。降水足,则木材水分大,火灾蔓延比较缓慢,因此容易控制。
第二,唐代流行市坊制,就是用围墙把居民区、集市区分割开来,就是典型的防火分区,因此火灾不容易失控,最多损失一个居民区,和宋代火场动辄万户损失相比,唐代的火场损失非常有限的。长安从未发生重大火灾,这是市坊制的天然防火功能。
第三,唐代行政管理比较分散,缺乏宋代那种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地方积累比较多,意味着燃料没有汇集集中到中央,因此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火灾。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唐朝集市、灯会繁荣,尤其是元宵灯会,更是熙熙攘攘。
元宵灯会一般从正月十四开始,正月十八结束。不过,这样的“福利”仅限于皇城。为何地方州府不能享受此等顺应民心的“福利”?官方的说法是,地方州府尤其是江南州府“住宅既稠密又简陋,极易失火,为了降低火灾的发生率,必须缩短灯会的期限。”
这种状态到了“战事不兴、政局安定”的南宋中叶开始结束。随着杭州、绍兴、苏州、南京等江南城市的街市布局和消防措施逐渐成熟,从京城杭州开始,三天灯会延长至五天。
灯会安保:专人值守备勤
为了赏灯众人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开封府的官员想尽了办法。对待防火工作,北宋时,在厢、军巡铺的基础上,官员修建了望火楼并配备器具的值守人员,形成消防队雏形。据《东京梦华录·防火》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至南宋,临安开始设置专业消防队,总称“潜火军兵”,建制单位称“隅”或“火隅”,有的称“队”,驻防地称“防隅官屋”。那时没有消防车和高压水枪,只能靠云梯、火叉、钩枪、水桶来灭火,于是,灯会时,官府会在每一处灯棚旁边,均设云梯一架、巨桶一只、铺兵(消防)若干名,桶中贮满清水,以备灭火之用。
古建筑照明如何防火?
灯具的选择
因为古建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
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古建筑上安装灯具,应采用夹、撑、抱等无损安装手段实现。由于在古建筑上,灯具不可能像在普通建筑上能得到牢固的螺栓固定,因此灯具不仅须具有良好的无损安装性能,其投射角度的调整最好也用夹、撑、抱等实现。
防止雷击
由于灯具和配电线路都是良好导体,在雷雨天气时会导致大地电荷的积聚,从而使古建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要注意以下问题:
1、照明设施及其配电线路等应尽量与古建本体脱开并保持一定间距;
2、当不得已必须在古建本体上安装时,应按照防雷规范要求设置完善的防雷保护,包括防止直击雷危害的富兰克林系统和防止电磁感应危害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3、对于独立高大的古建(阁、塔)应考虑加设防侧击雷的保护措施;
4、做好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以尽快将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减少危害程度
预防火灾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是木质结构,防火问题非常突出。一旦发生火灾,其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估量和弥补的。
1、原则上应避免在可燃材料上安装照明灯具和配电设施。不得已时应按照规范要求,直接安装在可燃性材料表面上的灯具,应采用标有阻燃标志的灯具。配电设施(包括配电箱、接线盒、导线支架等)应安装防火隔垫。
2、照明灯具和配电设施应具备较好的封闭性,防止其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电火花外逸;
3、照明配电系统的设计应预留充分的余量,尽量避免线路过负荷导致配电开关和导线发热,照明配电支路应细分并设置完整的保护,以便及时切除故障;
4、全部灯具和配电设施均应通过强制性安全认证;
5、设置合理的接地系统,避免配电系统带故障运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