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曾经最大的诸侯袁绍为何会失败水桶
三国中曾经最大的诸侯袁绍为何会失败?“水桶理论”足以说明问题
相信大家对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这段历史都不陌生,由于东汉皇室的衰落,使得权臣董卓独断朝纲,从而引起了众多诸侯的不满,于是,他们纷纷起兵对董卓进行讨伐,此后,经过轮番混战,终于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直至魏国相国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三国时期才彻底宣告结束。
不过,无论是魏国的曹操,蜀汉的刘备亦或是东吴的孙权,在诸侯混战之际,实力都不是最强的,而最大的那个诸侯,当属袁绍,要知道,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就已经拥有了冀州等北方四州,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军队有十万之众,文臣武将更是人才济济。
毫不夸张的说,在与曹操对决官渡之前,袁绍在各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曹操手里除了有一个汉献帝,其他方面都没法和袁绍相比,那么,袁绍为何会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水桶理论”足以说明问题,话说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需要整个集团的人共同努力才行,尤其是在这个集团的领导决策层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领袖人物,尽管他不必每一项的才能都比其他人强,当他一定要能做到知人善任,比如汉高祖刘邦用三杰夺取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由于古代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私有制,等级非常森严,能像刘邦这样放手任用人才的领导毕竟是少数,更多领导人普遍的心理都是,我的官比你大,我的能力就一定比你强,智慧就一定比你高。
所以,作为下属的你就不应该超过我,假如你看问题比我准确,对事物的判断比我准确,那就是你的罪过,比如赫赫有名的大将张郃,他可是日后抵御蜀汉军队的主力战将,而在袁绍手下听命的时候却根本不被当回事儿。
再说谋臣方面,属于当时杰出人才范围的人物也有好几个,像沮授、田丰等人,如果这些人不管是谁的一条建议被采纳,袁绍都可能处于有利的地位,至少不可能那样快就失败,但令人无奈的是,他们的领导叫袁绍,此人的逻辑是,只有他才是最高明的,部下不应该也不允许比他这个领导更高明。
所以,虽然“官渡之战”前,曹操的手里仅有一个汉献帝,但他凭此就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而本来袁绍是可以先于曹操迎取天子的,因为在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中,袁绍的势力最大,威望也最高,并且谋士沮授也力建他迎取汉献帝。
可袁绍却看不到汉家天子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结果拱手将这个大便宜让给了听取了谋士建议的曹操,等到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自己手中,袁绍马上又后悔了,这就是领导眼光的不同产生的结果。
之后,谋士沮授以及田丰曾多次给袁绍提出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无论哪一条被袁绍采纳,官渡之战的结局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然而,袁绍总是做出最差的那个选择,也正是因为袁绍成了他领导的这个集团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才造成了最终失败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