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弃厨余楼顶堆肥种菜
十年不弃厨余楼顶堆肥种菜
环保达人变废为宝楼顶培沃土满园瓜果菜可提供一年1/3食用蔬果
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个人未按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点或者收集容器内的法律责任,将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住在天河区的刘长华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家人十年来的生活习惯。让人有些惊讶的是,从年起,坚持不丢任何厨余垃圾,使之变废为宝——每年收集斤厨余垃圾,并储存在废弃冰箱里变成有机肥。
如今刘长华住所的楼顶,已变成长满黄秋葵、火龙果、西瓜、南瓜的瓜果园,足以满足他一年30%的蔬果食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变废为宝:
环保达人再利用厨余垃圾
如今在刘长华家中,有专门袋子安放塑料包装袋,以保证重复利用。针对可回收的垃圾比如酸奶盒,他也会冲洗干净,定期送到废品回收站。这10年来,他们家的废旧电池也都集中在一个盒子。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的集体习惯。
70后的刘长华在湖南的乡村长大,村里的井水曾经清澈甘甜,随时捧起来就能喝,不过只能是遥远的回忆了,他对过去的环境始终有份眷恋,这是自我驱动进行环保行为的源动力。
在他年幼时,村民都会在屋前或屋后挖一个不太深的池子,用来堆放瓜果皮蔬菜叶等废弃物以堆肥。每逢春耕农忙季节,各家各户都会把自家池子里黑乎乎的农家肥施到农田里。
城市里的人们往往没有条件堆肥,而广州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50%都是厨余垃圾,在乡村里大有作为的厨余垃圾,真的没法利用起来了?刘长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于是,刘长华年开始在楼顶堆肥,用厨余垃圾产生的有机肥,在有限的平台上打造出一个瓜果园。这十年来,他因此没有丢过一次厨余垃圾。
堆肥见效:
黄泥巴变身黑肥土
刘长华住所的楼顶平台,是一片60平方米的平台,其中20多平方米被打造成果园,这里种着黄秋葵、南瓜、西瓜、藤菜、紫苏等各种蔬果,一年30%的食用蔬果得以自给自足。
眼前的瓜果满园并非“一天功成”,10年前,刘长华用米袋装了5斤黄土,背上楼顶。接着他又捡了几块废旧木板搭成种植箱。时光荏苒,刘长华不停用餐厨垃圾变成的有机肥滋养着这一小块土地,黏黏的黄泥巴逐渐变成了松软肥沃的黑土地。
“房东没有反对,所以我才能把这个果园坚持到现在。”刘长华说,健康绿色的蔬果并不是自己主要目的,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更多的居民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从我做起:
主动推广垃圾分类
在刘长华所在的楼宇,他号召邻居一起参与楼顶菜园的建设。“现在有几户,也愿意把餐厨垃圾交给我了,大家的参与度在增加。”刘长华说。
不仅如此,刘长华也将冰箱堆肥的方式推广到番禺的一些小区。在番禺的莲芳园小区,也有一些业主体验了这种模式,将有机肥用在自家的花园当中。
刘长华希望构建一种模式,在社区内的居民能把厨余垃圾统一收集,交给一家机构进行堆肥,而由此生产出来的蔬果则可以由小区居民共享,目前他正在和天河一些小区探讨此模式的可行性。
“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广州生活垃圾日产量已经超过2.3万吨,我一户家庭一年少排放斤厨余垃圾,10年就是0斤,如果大家都能行动起来,那绝对不是小数目。”刘长华说。
堆肥有技巧无臭没虫子
堆肥在天台进行,每隔两天,刘长华用水桶装着厨余垃圾,把里面的果皮、茶叶渣、玉米棒等放进天台的封闭废旧冰箱里。
打开废旧冰箱,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但是现场却闻不到臭味、看不到虫子。“堆肥要成功,必须要温度、湿度、碳氧比同时达标,厨余垃圾含有油、盐、糖等成分,直接用来堆肥会增加堆肥难度及使用效果,收集时将汤汁倒干净,用水冲洗滤干再用做堆肥。”刘长华说,为了保证碳氧比,冰箱里还放置了一堆树皮,15天后,通过不间断的搅拌,厨余垃圾就会变成有机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