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最初的原型是什么呢你知道什么是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70.html

“灌溉”最初的原型是什么呢?你知道什么是“桔槔”浇灌法吗?

原始农业对于水旱是无能为力的,收获的奉歉,全凭自然的恩赐,所以只能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不要降下灾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力和人类自身力量的认识深刻了,逐渐认识到通过人的努力可以改变自然,这便是战国时代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即人定胜天)的思想产生的基础,为了使农业旱涝都有收获,不至于完全听天由命,发展水利灌溉就非常重要了。是否有发达的人工水利灌溉事业,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

我国人工水利灌溉的历史,传说的有下夏禹“尽力乎沟洫”和汤命伊尹教民在地头凿井灌田,但那毕竟是传说。就可靠的历史史料来考察,春秋后期,中原各国的人工水利灌溉事业,才算上真正发展起来。

春秋以前一些比较发达的农业区有井灌,其方法比较原始,大概是掘地为井,然后用陶罐把水打上来来浇灌庄稼,当时人称作为“凿井抱瓮而灌”。直到春秋后期,像晋国、郑国这样一些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诸侯王国内才开始有所改变,出现了“桔槔”灌溉的方法。

“桔槔”古时也称作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汲水浇灌方法,它是用两根直木组成,一根竖立在河边或井边,一根用绳挂在竖立的直木的顶上,一端系重物(大石块),一端系长绳,挂上水桶,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来汲水的。汲水时,把长绳下拉,把水桶浸入水中,水满把绳一放,由于另一端系着石块,水桶就升上来了,即所谓“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庄子天运篇》)。从有关记载看,这种方法大概是春秋后期才有的,最先可能出现在中原部分地区。有两个故事可以看出这种灌溉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推广的过程。

《庄子·天地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南游楚国返回晋国的途中,与汉水南岸某地,看见一个农夫用瓦罐子吃力的从井下打水上来浇地,《庄子》书上说是”凿遂而入,抱瓮而出灌”,这是既费劲又很慢的灌溉方法,子贡看见这种情况,就向这位农夫建议,改用“桔槔”浇地,据说这种“桔槔”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一天可灌百畦。为便于耕作管理,古时候故把田地分成若干区域,即分成若干块,一畦就是田地间的一块地。

曾编辑《战国策》的流刘向,收集古代逸闻琐事,编撰过一本书叫做《说苑》,书中也讲了有关使用“桔槔”的故事,说的是春秋后期郑国的郑析在卫国曾看到5个农夫,一天抱瓮而灌,只能灌一区之地,邓析劝这几位农夫改用“桥”,结果一天之内可以灌一百区之地而不感到劳累。这里所谓的“桥”也就是“桔槔”。

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春秋后期的事,说明当时正由落后的凿井抱瓮而灌,向相比较先进的桔槔打水浇灌方式过渡。到了战国时代,这种既省力又可提高工效百倍的简单机械灌溉办法,毋庸置疑是得到了广泛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0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